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

“It’s never sanctimonious; it’s very playful, funny and surreal.”

 Ankhi Mukherjee, a literature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said that she had taught Han’s work “year in, year out” for almost two decades. “Her writing is relentlessly political — whether it’s the politics of the body, of gender, of people fighting against the state — but it never lets go of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 Mukherjee said, adding: “It’s never sanctimonious; it’s very playful, funny and surreal.”



sanctimonious
/ˌsaŋ(k)tɪˈməʊnɪəs/
adjective
derogatory
  1. making a show of being morally superior to other people.
    "what happened to all the sanctimonious talk about putting his family first?"


2024年8月19日 星期一

honey

 Did you know that:

- one spoonful of honey is enough to keep a person alive for twenty four hours

- one of the first coins in the world featured a bee symbol

- honey contains live enzymes. The metal spoon kills these enzymes. The best way to consume honey is with a wooden spoon, if not, you can use a plastic one.

- honey contains a substance that helps the brain function.

- honey is one of the few foods on earth that alone can sustain human life.

- bees saved people from starvation in Africa.

- propolis produced by bees is one of nature's most powerful antibiotics.

- honey has no expiration date.

- the bodies of the world's greatest emperors were buried in golden coffins and then covered with honey to prevent them from rotting.

- the term "honeymoon" comes from the fact that the young couple consumed honey for fertility purposes after marriage.

- a bee lives less than forty days, visits at least thousand flowers and produces less than a teaspoon of honey, but for her it is the work of a lifetime.

Thank you, dear bees!

2024年7月15日 星期一

綠杉林撿毬果 edible seeds of pines cone 松子







Pinus radiata female (ovulate) cone


松子(英語:pine nut義大利語pinoli)即松科植物的種子,又名松仁松仁子松子仁,可入藥、做菜,炒熟後可作小吃。 平日常食用的松子有從紅松的種子,也有來自義大利石松的種子,其形狀略有不同。

Pine nuts, also called piñón (Spanish: [piˈɲon]), pinoli (Italian: [piˈnɔːli]), or pignoli, are the edible seeds of pines (family Pinaceae, genus Pinus). According to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nly 29 species provide edible nuts, while 20 are traded locally or internationally[1] owing to their seed size being large enough to be worth harvesting; in other pines, the seeds are also edible but are too small to be of notable value as human food.[1][2][3][4] The biggest producers of pine nuts are ChinaRussiaNorth KoreaPakistan and Afghanistan.[5]

As pines are gymnosperms, not angiosperms (flowering plants), pine nuts are not "true nuts"; they are not botanical fruits, the seed not being enclosed in an ovary which develops into the fruit, but simply bare seeds—"gymnosperm" meaning literally "naked seed" (from Ancient Greekγυμνόςromanizedgymnoslit.'naked' and σπέρμαsperma, 'seed'). The similarity of pine nuts to some angiosperm fruits is an example of convergent evolution.

Shelled European pine nuts
Shelled European pine (Pinus pinea) nuts
Shelled 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nuts
Shelled 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nuts

Pine nuts, also called piñón (Spanish: [piˈɲon]), pinoli (Italian: [piˈnɔːli]), or pignoli, are the edible seeds of pines (family Pinaceae, genus Pinus). According to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nly 29 species provide edible nuts, while 20 are traded locally or internationally[1] owing to their seed size being large enough to be worth harvesting; in other pines, the seeds are also edible but are too small to be of notable value as human food.[1][2][3][4] The biggest producers of pine nuts are ChinaRussiaNorth KoreaPakistan and Afghanistan.[5]

As pines are gymnosperms, not angiosperms (flowering plants), pine nuts are not "true nuts"; they are not botanical fruits, the seed not being enclosed in an ovary which develops into the fruit, but simply bare seeds—"gymnosperm" meaning literally "naked seed" (from Ancient Greekγυμνόςromanizedgymnoslit.'naked' and σπέρμαsperma, 'seed'). The similarity of pine nuts to some angiosperm fruits is an example of convergent evolution.

Species and geographic spread[edit]

Stone pine cone with nuts – note two nuts under each cone scale
Stone pine – note two nuts under each cone scale


江明泱──在龍潭好生活

黃昏,到咱龍潭特有的綠杉林撿毬果,只有鳥鳴相陪,我提著籃子開心地一路挑挑揀揀,撿撿挑挑,哈,是森林裡撿糖果的女孩。


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Food and Appetite. Food Noise. 科學美國人

 “Food noise” is what some people call their preoccupation with eating, but it might as well describe the widespread confusion surrounding questions of diet, nutrition, weight and health. New research is delivering insights about what our ancestors ate and how we modern humans should consider our relationships with food and our own bodies.


To learn more, read our special report on health and appetite, featured in our July/August issue: https://bit.ly/4cC0lSk

2024年6月21日 星期五

韓良露走了;清心苦味;林木深處——悼念良露蔣勳2015. 孤單美食家 深夜食堂 袁瓊瓊2017 06


畫「孤獨的美食家」的漫畫家谷口治郎今年年初過世。這消息剛知道的。他因為「多重器官衰竭」身亡,享年69歳。看病因,其實就是衰老退化。不過才69就衰退成這樣,跟他是漫畫家有關。漫畫家在日本是高危行業。兒子因為是漫迷,隔陣子就會報某漫畫家離世的訊息。死因多半離奇,往往只是在家中昏迷之後死亡;或者高高興興的在部落格裡慶祝自己作品終於殺青,不幾天就被證實已經死了。而且這些作者大半都很年輕,30-45歲之間。谷口治郎能活到69,算漫畫家中的高壽了。

「孤獨的美食家」其實只畫了一本。1994年出版。但是因為電視劇受歡迎,2008年谷口治郎「復出」,補到了30回。「孤獨的美食家」沒法和「深夜食堂」一樣,一部一部的出,跟內容有關。「深夜食堂」以食為名,其實還是在講故事。

但「孤獨的美食家」不講故事。書中的井之頭五郎除了知道他是推銷員之外,其他的一概不提。他去進食的那些店鋪,除了食物之外,也一概不提。

這樣單純的,只是一個人到了外地,然後找一家店子填飽肚皮的故事,會這樣受歡迎,其實不是提供了什麼不尋常的美食,而是書中傳達的一種態度。

這在看「孤獨的美食家」電視版時尤為明顯。飾演井之頭五郎的松重豐真是了不起的演員。他相貌不起眼。電視劇中許多分鏡畫面幾乎跟漫畫一模一樣。那些站在街頭佇立,撐著傘低頭過小巷,吃食之前合掌一拍的畫面,雖然沒有故事交代,全都有其必要。就是透過這些簡單,慣例,安穩尋常的畫面,讓觀者的心先沉靜下來。

我可以看「孤獨美食家」看好幾個小時,並不特別覺得那些食物好吃。可是看到松重豐專心吃東西的樣子,感覺完全是禪。松重豐吃東西時非常專注,近乎虔誠。他總是慢慢的吃,食物入口後,你可以看到他臉上的細微表情變化。那超乎滿足,而是「臨在」,是立身於當下。而所思所見所嗅所聞俱皆不凡。在這樣的狀態中,吃東西不止於是吃,其實就是「活著」,全然感知和感受到自己生命中的美妙和驚奇。在這樣的狀態中,無有不美。不可能有難吃的食物,不可能有惡意的人,不可能有糟糕的環境。只要思想到這整體的奇妙和不可思議,則無有不美。

最近熱播的「深夜食堂」黃磊版,被觀眾罵到不行。我也看了,對於整齣戲那樣「日本」非常不能適應。沒法一口咬定問題是出在製作方,如果版權是跟日方買的,或許日方就是給了許多限制,規定不能這不能那的。不過也還是覺得製作方沒抓到「深夜食堂」的核心。黃磊版看上去只著重了兩點:一是食物,一是顧客們的故事。問題是這兩樣相加,完全不能等於「深夜食堂」。

關於食物,它其實和性一樣,有療癒作用。我個人覺得古人把食色並列,不單是因為這兩者的「慾望」性質,其實也是看出了這兩件事其實非常相似,其作用也完全可以類比。

食物(或性)的療癒性質,近代談的比較多。但是食物可以安慰人心,凡是敏銳的小說家,其實早已經觀察到。

忘記是誰的小說,女主角喪夫,因為悲痛幾度昏厥之後,她的母親把她扶到廚房去,端上一碗粥,告訴她:「人總得吃點東西。」她開始吃粥之後,似乎力量就回來了。

瑞蒙‧卡佛也有一篇小說〈好事一小件〉。內容是個麵包師不停打電話去催顧客來拿蛋糕。這個生日蛋糕是顧客定的,十萬火急要他按期交件。結果當天顧客卻不來取貨。麵包師一整天奪命連環CALL,對方都置之不理。到後來終於有人接電話了。麵包師當然火氣十足的濫罵了一通,對方終於答應要立即來取貨。

等了半天,那位定蛋糕的顧客終於現身,火氣比麵包師還大,她大罵了一通之後說:「我兒子今天早上死了。」這個生日蛋糕正是為這個孩子的生日訂製的。

這時候,麵包師什麼都沒說。只是遞了剛烤出來的麵包給這位婦人,告訴她:「你需要吃點東西。這時候,吃點東西是最好的事。」於是顧客坐了下來,慢慢的開始吃,吃光了麵包師送上來的所有食物。

我相信,這樣的時刻,人心可以更接近,悲痛可以略微化解。

所以,「深夜食堂」其實不是講食物,也不是講故事,講的是面對食物的態度,是面對人生的態度。店主的重要不在於他會幾招特殊料理,而是,他就是那樣通達人性,並且寬闊如海,無論怎樣的人,怎樣的故事,來到深夜食堂,店主都接納,不批判,不建議,只是送上一味簡單的料理,讓人在吃的當下,感覺到一些東西放下了,一些感受被撫慰了。這才是深夜食堂的迷人之處。

這樣一個老練通達,沉穩內斂,溫暖如潤玉,不顯山不露水的人物,黃磊實在是不適合。


。。。。。
蔣勳老師悼念良露姊。


蔣勳


林木深處——悼念良露

大地鋪滿落葉
你走進光影搖曳的林木深處
把未來留在身後
留給颯颯的秋風


有清泉可以解渴
有鳥聲陪伴
或許寂寞
思念友人和歲月

你一定記得唇齒間蜜柑的清甜
記得煨麵裡蔥的焦香
潤餅的皮有一點潮濕
翡冷翠的大火牛肉邊
一小撮地中海的鹽
還凝結著神話時代的淚水
是尤里西斯漫長的漂流
還是Echo在深邃山洞的回聲

怎麼一剎那你走了
菜餚都在天上星辰間擺列
成為諸神的盛宴
小小台北的露台上還有茶的餘溫
24節氣不慌不忙緩緩進行

不是憂愁也不全是喜悅

知道你走向林木深處
或許仍然一步一回首
頻頻微笑

清心苦味
2015-02-09 10:26:17




分享
【文/韓良露】



年幼時陪阿嬤上龍山寺,阿嬤總會順道去青草巷喝涼茶,阿嬤替我叫杯甜甜的青草茶,而她自己總是喝苦茶。有一回,我好奇喝了一口苦茶,當場大叫「好苦喲!」眼淚幾乎掉了下來,事後我十分不明白地問阿嬤幹嘛要自找苦吃,阿嬤說我小囝仔不明白苦味對身體最好,外婆說苦可清心,又說苦味消逝前會回甘。

阿嬤說的道理,我可是花了好多好多年頭後才逐漸明白,而當我明白時,我也同時發現自己的青春已一去不復返了。

似乎,在青春期之前的我,從來是不碰苦味的;不喝苦茶,不愛吃苦瓜,但慢慢地在沈浸於酸甜辣鹹多年後的我,有一天卻突然發現苦味好比意外的旅客般敲醒我的味蕾之門,苦味的拜訪帶來的是深沈厚重的感受,那種滋味留在喉頭最隱祕幽微的地方久久不散,當苦味慢慢離開後,竟然留下淡淡的清甜。

當時我想起阿嬤說的話,甜過了頭的味道會變成苦的,但苦過了之後反而轉甜。我也忽然明白這段話不只有關味覺之事,也有關人生,許多的人生不也這樣,一逕追求甜蜜的人生,常常愈活愈苦,但真正過過苦日子的人,回頭一看,卻發現苦頭吃多了後就沒什麼怕苦之事,反而更懂得日子不苦就是甜的道理。

少年人要花時間才會習慣苦味,進而珍惜、喜歡起苦味,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歷史世故,有老靈魂的民族通常也懂得品嘗苦味;除了中國人之外,最懂苦味的民族大概是日本和義大利了。




分享


秋天在京都時,日本人喜歡享用一道彷彿秋之心的土瓶蒸,土瓶內有三樣不可缺少的秋味,即秋天上市的柚皮、銀杏和秋茸,這三種東西的滋味都是清香中帶微苦,吃了後讓人明白秋天來了,而人生之秋是帶著微苦的感受,就像秋天盛產的秋刀魚之味,就在品嘗秋刀的肚腸之微苦。

義大利人更愛苦,義大利老人常常在清晨早餐時就喝一杯苦苦的Campari,所謂苦酒人生,但義大利人卻喜歡這種苦味,義大利還像中國人般愛吃苦菜,中國人有A菜,義大利人有芝麻菜、茴香、朝鮮薊,都以品出微苦之味為上,義大利人說這些帶苦的蔬菜吃了可以清潔血液。

原來自找苦吃是好事,人生之路走下來,愈來愈不敢嗜甜,少年時最愛之甜味,卻是中晚年人避之猶恐不及之事,但少年人怕的苦味,卻愈來愈受歡迎,原來人生就是要明白懂得接受苦味,進而欣賞苦味,這麼一來,苦味也就不苦了,人生一場,學會和苦味同在,人生也就不那麼苦了。這些事一想明白,果然心靈就清澄了,說苦味可清心,竟然是生命頓悟的味道。

如今,當我喝下一杯現榨的明日葉的苦汁時,竟然開始有回甘的體會了。



美食家 韓良露走了

罹癌到病逝僅月餘 年56歲




美食作家韓良露昨因子宮體肉癌病逝,享年56歲。資料照片

【連線報導】台灣一個月內失去兩位美食家!上月美食作家、PC Home創辦人詹宏志的妻子王宣一在義大利因心臟病過世,知名美食作家韓良露昨清晨因子宮體肉癌病逝於台北榮總,享年五十六歲。韓良露從身體不適發現罹癌到病逝僅一個多月時間,文壇和美食界都感震驚,直呼:「難以置信!」文化界盛讚,韓畢生致力把美食與文學結合,把巷弄中的美食化成文字傳遞,對台北文化素質提升極具貢獻,被譽為「城市的文化魔術師」。


韓良露昨清晨五時許病逝於台北榮總,北榮昨指韓良露是罹患子宮體肉癌,但不透露詳情。韓良露的友人、有鹿文化總經理許悔之表示,韓良露與任台灣藝術大學傳播學院院長的丈夫朱全斌今年一月到法國旅遊,途中身體不適,回台就醫發現罹癌,一直住院治療,春節也在醫院度過,朱全斌和其作家妹妹韓良憶都在病榻陪伴。 

「城市文化魔術師」

與韓有深厚交情的北市文化局長倪重華昨說,韓生前請他和好友作家楊澤及許悔之處理後事,由他擔任治喪委員會代表。韓的遺體昨暫放台北第一殯儀館,靈堂暫不開放弔唁,但治喪委員會決定在告別式後辦追思會,時間和細節未訂。
韓生前曾透露,她青少年算命就被指「食神坐命」,一輩子與吃喝有緣;她來自江蘇的父親和台南的外婆都精通料理,讓她從小懂得欣賞食物,兩人是她生命中的「灶神」。韓十六歲開始發表現代詩,之後寫作範圍包括旅行、散文等,最為人所知是結合美食與文學,其描述台北巷弄小吃的作品《台北回味》曾獲台北文學獎,韓前年更獲北市文化局頒台北文化獎,表揚她發掘生活品味及形塑城市美學的努力,被譽「城市的文化魔術師」。 

每天寫作十年磨劍

曾獲韓良露推介的地方小吃「台中蕭家活泥鰍」業者、已退休的八十歲蕭姓老闆昨聽到韓過世,驚訝問:「她不是沒幾歲嗎?」蕭回憶,他攤子三年前結束營業前,韓常來吃三杯鯰魚、泥鰍等招牌菜,印象中韓總是仔細品嘗美食,說著東西有多好吃,對吃很內行,「吃得出東西好在哪裡」,只可惜這麼年輕就走了。
許悔之說,韓二○○五年後就沒有新書問世,但其實她每天仍在思考、寫作,去年四月他和韓首次為出書見面,韓拖了一個皮箱把每天寫作成果帶來,認真的程度可說是「十年磨劍」。他說韓是「奇女子」,「生命經歷的豐富和精采應該是許多人活好幾輩子才能有。」 

子宮體肉癌發病快

他轉述韓的丈夫朱全斌說法,指韓良露「快意人生」、「不拖泥帶水」;韓一直希望人生可做到「真善美」,生前「真」和「美」做得很多,但「善」還不夠,韓原本希望若病情康復就多做點善事,此願現在只能由家屬實現。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說,子宮體肉癌是從子宮肌肉層長出的惡性腫瘤,屬較少見癌症,致病原因可能與體質、女性荷爾蒙有關,症狀不明顯,加上惡性度高,若到晚期才被發現,生命通常僅剩三個月。 


《台北回味》

韓良露小檔案

★年齡:享年56歲(1958/11/19~2015/3/3)
★出生地:高雄
★學歷: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家庭:已婚,夫為台灣藝術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朱全斌,無子女;妹韓良憶亦為作家
★經歷:
●電視和電影編劇、電視製作人
●網路基因資訊公司創辦人
●作家,作品範圍涵蓋電影、旅行、占星、散文等
●「南村落」總監
★著作:《良露家之味》、《樂活在天地節奏中:過好日的二十四節氣生活美學》、《台北回味》、《文化小露台》、《韓良露私房滋味》等
★榮譽:
●多次獲新聞局最佳電影劇本獎
●1989年製作新聞節目《今夜》獲電視金鐘獎
●2004年以《台北回味》獲台北文學獎
●2010年獲廣播金鐘獎最佳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
●2013年獲台北文化獎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韓良露曾推薦美食

★北市馬叔餅鋪 「芝麻醬燒餅」
韓評:「是做芝麻醬燒餅做最好的地方!」
★台南天公廟前 「虱目魚丸湯小店」
韓評:「湯頭比一般虱目魚丸更純淨。」 



★台南阿霞飯店 「花鮡魚湯」(彈塗魚)
韓評:「肉鮮細膩,沒有腥味或土味。」 



★北市信遠齋滷味的「醬肘子和素雞」
韓評:「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 



★北市銀翼餐廳的「煨麵」
韓評:「我任何時間都會想吃上一碗!」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催生「南村落」 推廣慢食文化




美食作家韓良露曾一手催生飲食學堂「南村落」,邀名廚開講,致力推廣慢食文化令人津津樂道;尋找美食則主張「要找出老闆最用心的幾道菜」,昨驚傳驟逝,令不少她推薦過的店家同感悲傷,曾被她譽為「天上掉下來的美味」的信遠齋滷味店店長說:「有些話來不及說,想切點滷味到她靈堂上香。」

店家切滷味赴靈堂

韓良露自二○○七年開始主持「南村落」,邀名廚舉辦美食活動,她曾在受訪時說:「美食是天、地、人的結合。」天指季節與時令,以當令食材為主,地是土地的滋味,強調新鮮食材,人則指好人品才能做出好食品,在南村落能吃到乾淨安全的美食。
南村落位於北市師大路,昨大門深鎖,附近鄰居說,上月起就已停止營運。曾參與南村落活動的名廚曾秀保表示,韓是國內少見的全方位美食家,懂台式料理、外省菜,對西式料理也有研究,很多廚師煮一手好料理,但無法化為文字表達,經她寫文章介紹美食背後的文化,就滿滿文化故事,她的離世讓美食界巨星又殞落一顆。
韓不僅推薦餐廳美食,也深入巷弄找小吃。她推薦過北市信遠齋滷味、銀翼餐廳、馬叔餅鋪、台南阿霞飯店、台中蕭家活泥鰍店等。信遠齋滷味店長周林忍梅昨聞噩耗泣不成聲,她回憶,韓是常客,個性低調,雖曾為該店推薦,但老闆要送滷味致謝卻堅不接受。周林忍梅說:「很感恩韓良露對店內食品的肯定,想切點東西到靈堂上香。」

著重烹飪法沒架子

六十年老店銀翼餐廳以川揚菜著稱,煨麵是韓良露最愛,曾讚「任何時間都會想吃上一碗」,銀翼總經理藍龍盛說,韓偏愛煨麵這款著重烹飪手法的料理,對其辭世感到很惋惜。
台南阿霞飯店發言人曹淑華說,只要韓良露到台南旅行,會事前打電話來訂雞仔豬肚鱉、處女蟳米糕等「手路菜」;每次她問韓良露菜色意見時,韓總客氣說好吃,沒有美食家架子。
連線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