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東京夢華錄箋注


買書記(之三)
林國卿  (20081211)

 東京夢華錄箋注

 小學時,每回開學,老師常要學生寫一篇作文:「我的家」,一年級到六年級,總要寫個幾次。那時候年紀小,都立刻想到歌詞「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就跟著寫我家門前、門後了。長大了才知道,寫家鄉是很繁瑣的一件事。

 如果,要你寫一座城市,你要寫什麼細節?你最熟悉的台北市,你能寫到什麼,而足讓一千年後,人們閱讀它時,彷如走進今天的台北市?

 寫一座城市時,面臨多樣的建築、橋樑、街巷、商店、歡場、學校、風俗、飲食、產物、技藝……等等,選擇取捨,並非易事。

 中國宋代之後,寫一個城市的書籍不少,幾乎是流行的創作體例。而首開先例的就是這一本「東京夢華錄」(原名「夢華錄」,「東京」二字為後人所加)。

 這作者是誰?目前無定論,只掛名「孟元老」。他寫這書,是對故鄉的懷念。當北宋人被金兵趕到南方,變成南宋人之後。原來的首都汴京(河南開封),就成了南宋人的鄉愁了,這愁,隱含著恨。

 「夢華錄」的作者就是典型的被金兵趕成南宋人的北宋人。在北宋時期,作者居住汴京(東京)二十四年,南遷之後,老是忘不了汴京的風情萬種。顯然,南遷後,個人精神風情大不如前,作者在序文說得很明白:「出京南來,避地江左,情緒牢落,漸入桑榆。暗想當年,節物風流,人情和美,但成悵恨。」可見作者漸入老年,一股回憶情緒不得不發。尤其他看到年輕人遺忘了昔日繁盛城國,誠為可惜,於是寫下了這本「夢華錄」,也算是記一場夢裡繁華。

 整本書是都會生活的描述,節日慶典與商店美食成了主調。他把每一街巷,每一夜市的美食,逐一條列不漏。這可苦了後人,陌生名詞讀起來都難斷句,一篇讀下來,常常不理解說的是什麼。

 這本書並無複雜哲理,所以原本是容易讀的書,但因為名詞專有,卻成了一本難以捉摸的書。民國以來,註解這書的人不多,也許是挑戰太大。有名的開先鋒是一 九五○年代出版的「鄧之誠注本」。後來日本人入矢義高接走了這工程,成立研究班,花了三十五年,於一九八三年出版譯注本。但是兩種譯本都不夠周延,對專有 名詞也避而不論。

 於是,伊永文義無反顧的投入了二十多年時間,完成了這一部六十餘萬字的「東京夢華錄箋注」。

 我在書店第一次翻它時,驚羨作者怎有如此耐力?他為了弄清楚每一街道每一美食,從宋代的書找到明清兩代的書,逐一比對,用去了一千兩百多種書,他真的想 把整個汴京城一寸一寸的掀開來看。孟元老寫「飲食果子」一節,是一項一項列舉,伊永文則是一樣一樣的解釋,居然解釋了119條。前一位註解者鄧之誠坦承 「斷句以伎藝、飲食為最難。」伊永文顯然是從難處下手。

 所以閱讀「東京夢華錄箋注」,很容易感受到那撲鼻美味。舉幾個美食名詞即知:腰腎雞碎、旋煎羊白腸、麻腐雞皮、金絲黨梅、旋炙豬皮肉、須腦子肉、蜜煎雕花、百味羹、鵝鴨排蒸……。當你在箋證中,弄懂了這些名詞,也許煮他一道,不是生活一樂?

 孟元老描繪出一座城市的美景,而伊永文卻讓這座城市走出畫框,走到了今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