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林學長移民日本三十多年,回台第一次吃仙草冰。1950年代中,大甲國小同學王秋香家族每年一周爭在戲院前大蒸煮製 .......... 仙草新品種「桃園二號」問世 2015





上下游 News&Market

歷經25年研發,仙草有了新品種,更好採收可以用機器輔助,大幅降低仙草栽種難度,有興趣的農友請聯繫桃園農改場~~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71028/





歷時25年研究 仙草新品種「桃園二號」問世 - 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
夏日炎炎,民眾最愛喝「黑嚕嚕」的仙草茶、吃仙草茶凍,清涼退火又消...

NEWSMARKET.COM.TW

2024年1月31日 星期三

Chocolatería San Ginés 。紐約不完全攻略手冊; A Chocolate Fondue to Remember值得記住的巧克力火鍋

 

Culture and Lifestyle


巧克力火鍋周圍環繞著水果、蛋糕和餅乾。

琳達·肖為《紐約時報》撰稿

值得記住的巧克力火鍋

擁有一百三十年歷史的西班牙巧克力吉拿棒專賣店Chocolatería San Ginés
你可能在紐約地鐵站看過販賣Churros的墨西哥小販,也有可能之前在美式賣場Costco的美食區看過(聽說從2024年一月開始悄悄下架了),而這次我們西班牙之旅唯一二刷的店就是馬德里的這間百年巧克力吉拿棒專賣店:Chocolatería San Ginés。
說到Churros,台灣翻譯成吉拿棒,但說穿了就是口感比油條更厚實的西班牙油條😂。我們吃油條常常浸泡在豆漿當中,而西班牙人都是浸在熱巧克力配著吃:有比較細的Churros跟如同油條般粗的Porras,熱巧克力配上兩根Porras與六根Churros的定食套餐只要5.9€,點這個就對了。濃稠度剛剛好的熱巧克力在吉拿棒浸泡拿出之後立刻定型,為吉拿棒增添香氣與濃郁的味道,我們甚至有觀察到只點熱巧克力的客人。吉拿棒的彎曲度要靠運氣,看輪到的時候是切到現炸蚊香形狀的吉拿盤的那一個部位。
我們本來就愛吃Churros,這次西班牙之旅更是把握機會,四處點Churros來大評比西班牙人的平價美食,這間離皇宮超近的百年老店真的超好吃,還讓我們碰上了這次旅行最大的驚喜之一(無預期遇上皇家護衛騎兵隊來回迎接重要外賓),真的是「感謝Churros,讚嘆Churros!」
這間專賣店從星期四到星期天24小時營業,星期一到三則是早上八點營業到午夜,所以安排來享用熱巧克力吉拿棒的時間可以非常彈性,當作永和豆漿般來吃宵夜也沒問題。
回到美國才發現邁阿密海灘也有一間專賣店,也許正宗吉拿棒的距離比我們想像得還要近喔!
所有心情:
59

2024年1月24日 星期三

魚麗人文主題書店‧魚麗共同廚房在廚房即景相簿

 不知何故,冒出"魚麗人文主題書店‧魚麗共同廚房在廚房即景相簿"。我多年前光顧一次。最懷念世煜兄的品題......


 
【荔甫扣肉的龜毛之旅】
荔甫扣肉,扣出方方正正一整排,一片五花一片芋頭,一片五花一片芋頭,好吃又好看。
為了要好吃又好看,龜毛之旅就此展開。
龜毛之損料篇:
要跟五花肉搭在一起的芋頭,每一片要寬8公分、高5.5公分、厚1公分。紡錘狀的芋頭,切掉尖尖的兩端,再切掉圓圓的腰身,一整顆芋頭損料幾乎五分之二。五花肉也一樣,得切成方方正正的肉片,損料四分之一。
龜毛之不偏不倚的800公克:
切完了芋頭片跟五花肉片,終於要組裝了。一片五花一片芋頭,一片五花一片芋頭,正要擦汗的時候,桂槐卻把好不容易排列整齊的物件,東抽一片芋頭出來,西換一片五花進去。
「妳在幹嘛?」
「這一盒有幾塊肉比較肥,太重,超過800克。」
「送他啊!我們大方。」
「不能這樣,超重,整盒荔甫扣肉的調味就變淡了。」
「不夠重,調味就太鹹?」
「當然。」
於是,這片太輕換重的,那片太重又換輕的,排列整齊已經不容易了,克數精準又折磨自己。
就別說那癢了,削芋頭手真癢,儘管戴了手套,芋頭球莖中的不溶性草酸鈣,不小心碰到了,還是夠受的。不過和龜毛比起來,癢還真沒什麼。
荷葉粉蒸肉|蘇紋雯的私房菜單:https://pse.is/5k2xny
荔甫扣肉|陶桂槐的孺慕之情:https://pse.is/5k2xrb
椒香蛋餃:https://pse.is/5k2xsu
四喜烤麩|永福樓創辦人葉信清家宴復刻:https://pse.is/5k2xtw
鹽水豬舌:https://pse.is/5k2xul
臘肉|黃金枝的富麗滋味:https://pse.is/5k2xvm
臊子臭豆腐:https://pse.is/5k2yb2



2024年1月18日 星期四

「介護食」

 

【文長快入】進食的幸福:日本餐飲業進軍長照市場,即使人生終末期也能享受美食:https://bit.ly/3O8uhvA
其實,最初日本的介護食品只存在於醫院、養老院,多為液態狀,用餐時的色香味條件則非常貧乏,與其說是餐飲,倒不如說是營養劑。
1970年代,隨著食品製造科技改良,大型食品製造業日清集團成立「日清醫療食品公司」,開發針對醫院、護理之家的套餐。
明治集團也接著推出「醫療食品系列」,開發針對需照護者的營養食品。
儘管有資本雄厚的食品製造業投入照護餐飲產業,但當時的餐點仍然是稠稠的半流質,味道、外觀都很單一。進餐,好像只是為了補充營養。
.
但隨著需要照護的人數增加,眾人也開始注意到「好好吃飯」與維持身心健康的關聯。
1980年代開始,介護食品的議題躍上檯面,無論是營養成分、切塊大小、水分比例、餐飲外型色彩等,都成為討論的主題。
1984年社會福祉法人小田原福祉會潤生園的園長時田純先生發表終末期餐飲的研究,並指出:
進餐不僅是為了補充營養,美味豐富的餐點還能刺激高齡者的食慾,有助於提升生命品質,因此,介護食品不該只限於單一形式。
.
為了讓吞嚥機能退化、難以進餐喝水的長輩,也能從口中攝取食物,潤生園盡可能讓餐點保持原本的形狀與色香味,以刺激長輩食慾。
他們也搭配協助長輩進餐的照護手法與進餐技巧,藉由料理手法與照護技術的提升,讓被照護者直到臨終前,都能從口中進餐。
這發表在1991年獲得日本營養改善學會的學會獎,「介護食」這三個字也開始受到社會關注。
🔥全文請見:https://bit.ly/3O8uh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