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曹銘宗 推介陳玉箴《媽媽吃魚頭:臺灣飲食學者的家庭餐桌小史》 。魚頭料理:濃鬱的風味而備受讚譽,尤其是鮮嫩的魚頰肉和濃鬱的魚頸肉,而像東南亞咖哩魚頭這樣的菜餚就凸顯了這些獨特的品質。



陳玉箴教授繼《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之後,最近出版《媽媽吃魚頭:臺灣飲食學者的家庭餐桌小史》,她自認是「被學術研究耽誤」的作家。
其實,她有一位很會做菜的媽媽,讓她從小在餐桌上飽嘗各種佳餚,才累積了她從事台灣飲食文化研究的動機和底氣。
陳玉箴說:「我想寫母親的菜。」她的書不但記錄美食,也書寫回憶,引動讀者想念「媽媽的味道」。
我們對飲食的感受,並不只是表面的色香味。我以佛法詮釋:這是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感受「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全方位感受」。我談飲食記憶,常以「媽媽的味道」為例,其烹飪除了色香味還有愛與關懷,所以教人刻骨銘心、終身難忘。
「媽媽吃魚頭」是書名,也是書中的一篇文,文中提及大家聽過的故事:媽媽煮魚,總把魚肉給家人吃,自己只吃魚頭。孩子問媽媽為什麼只吃魚頭?媽媽說因為喜歡吃魚頭。孩子長大後,每次吃魚都把魚頭留給媽媽。
陳玉箴以魚頭比喻殘羹剩飯,因為她的媽媽節儉持家,不願浪費食物,都會留著隔餐自己吃掉。我的媽媽也是這樣,這是很多家庭都有的飲食記憶。
陳玉箴撰寫台灣飲食文化的論文和散文,都值得細細品味。
#容我在此談談魚頭,其實很多人喜歡吃魚頭,台語稱之「吮魚頭」(tshńg hî-thâu)。
台式海鮮宴席有一道蒸魚,魚頭有人不吃,有人想吃但怕吃相難看,所以常見擺著不動。
此時,我就會勸吃,請懂吃的人不要客氣,真的沒人吃,我就自己吃了。
所以我很欣賞洪建全基金會簡靜惠女士的直爽。幾年前,她來基隆吃海鮮,當端上清蒸「紅條」石斑時,她馬上說:「魚頭留給我!」。
我老爸也愛吃魚頭,還會用台語說:「見頭三分補!」
我在網路上看到市場拍賣海產,有賣家拿出大魚頭說:「見頭三分補,無補真艱苦。」
「見頭三分補」是什麼意思?我曾在網路上看到「澎湖知識服務平台」將「見頭三分補」列入澎湖的海洋魚食諺語,解釋如下:「吃魚頭的滋補功效大約是人參的三分,生長在漁村的人,吃魚就要吃魚頭,因為此處為全身上下最嫩、最甘甜的地方,漁村中盛傳吃魚頭最補,能讓人變聰明。」
這個解釋是對的,因為台語另有一句俗諺「見頭三分參」,頭指各種可食動物的頭部,「參」(台語音 sim/som/sam)指人參,被認為是最補的食物,吃頭會有吃人參的三分功效,與「見頭三分補」同義。



AI 概覽
新加坡 15 款最佳咖哩魚頭 | HungryGoWhere
「最佳」魚頭取決於個人喜好,但它通常因其濃鬱的風味而備受讚譽,尤其是鮮嫩的魚頰肉和濃鬱的魚頸肉,而像東南亞咖哩魚頭這樣的菜餚就凸顯了這些獨特的品質。根據 Serious Eats、Monster Day Tours、雅虎、Puri Pangan Utama 和 OnlyMyHealth 報導,魚頭營養豐富,富含 Omega-3 脂肪酸和維生素,並出現在受多元文化影響的菜餚中。



AI Overview

The "best" fish head depends on preference, but it's often praised for its rich flavor, especially the tender cheek meat and flavorful collars, and dishes like the Southeast Asian Fish Head Curry highlight these unique qualities. The head is considered highly nutritious, containing omega-3 fatty acids and vitamins, and is featured in dishes with diverse cultural influences, notes Serious Eats, Monster Day Tours, Yahoo, Puri Pangan Utama, and OnlyMyHealth.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