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新的概念要「成功」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去年年底曾被視為解決全球糧食危機關鍵的日本新創企業「グリラス」突然申請破產,震驚業界。這家公司由德島大學研究團隊於2019年創立,專注於食用蟋蟀的養殖與產品開發,並曾與多家知名企業合作。然而,儘管市場潛力被廣泛看好,グリラス最終仍未能抵擋來自社會輿論的巨大壓力。
グリラス的創辦人之一CEO渡邊崇人原本滿懷信心,希望透過食用蟋蟀來「拯救世界」。2020年,他與良品計畫(無印良品)合作開發的「蟋蟀仙貝」大受歡迎,上市當天即銷售一空,消費者評價口感「類似蝦子,香脆美味」。這股風潮讓食用昆蟲成為市場焦點,並吸引了來自大型企業的合作邀請。
事實上,昆蟲食品的概念自2013年起便受到國際矚目,當時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表報告指出,全球至少20億人傳統上食用昆蟲,種類超過1900種。隨著世界人口持續成長,昆蟲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蛋白質來源。2020年,日本能率協會總合研究所更預測,全球昆蟲食品市場將從2019年的70億日圓成長至2025年的1000億日圓。
導火線出現在2022年11月,當時德島縣內一所高中在學校午餐中提供了學生自行研發的蟋蟀料理,雖然學生們可以自由選擇吃或不吃。但是這項活動卻遭到部分民眾強烈批評,認為「學生被強迫吃蟋蟀」,甚至有人指控グリラス「利用孩子進行實驗」。隨後,該公司不僅收到大量投訴,渡邊本人還遭受「死亡威脅」。
在社群媒體上,與食用蟋蟀相關的不實資訊與陰謀論迅速擴散。例如,有人聲稱「食用蟋蟀含有毒素」、「這是一場削減人口的計畫」,甚至謠傳「政府投入6.5兆日圓補助蟋蟀產業」。然而,事實是グリラス的食品經過高溫蒸氣殺菌,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也在2021年確認,食用冷凍或乾燥蟋蟀並無安全疑慮,僅對蝦蟹類過敏者可能產生反應。此外,日本農林水產省的年度預算總額約為2兆日圓,「6.5兆日圓補助」純屬捏造。
即便如此,グリラス仍無法擺脫外界的質疑。渡邊分析,部分民眾雖然理解昆蟲食品對未來的重要性,但卻無法接受「為何現在就要推動」。這種疑問使人們容易接受陰謀論作為「解答」。
此外,批評者也提出「應該先解決食物浪費問題,而非推廣昆蟲食品」。雖然グリラス的目標是為未來糧食危機提供解方,而非取代現有食品供應,但此類討論仍使得負面輿論持續發酵。
在輿論風暴之下,企業合作夥伴開始與グリラス保持距離。一些公司建議「暫時觀望」,但對於新創企業而言,時間就是生存關鍵。資金鏈開始緊繃,最後公司無法維持運營,導致破產。
渡邊回憶,無論他如何解釋蟋蟀食品的安全性與優勢,網路上的謠言總是層出不窮,根本無法展開理性對話。
昆蟲食品尚未普及,人們的心理障礙仍然很大,這成為陰謀論與錯誤資訊流行的背景因素。此外,科學數據的說明方式較為複雜,使得公眾更容易接受簡單直接的假訊息。
然而,渡邊並不認為社群輿論是公司破產的唯一原因。他坦言,グリラス過於專注於食用蟋蟀單一事業,未能建立多元收入來源,未來的新創企業應考慮分散風險,以確保穩定的現金流。
即便經歷挫折,他依然抱持信念:「我仍然相信蟋蟀能拯救世界,這個研究我會繼續下去,未來的機會還很多。」
資料來源:每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