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醬油正名 義美批不智
高志明指「消費者不甩」網友:衛福部做得對
【戴安瑋、蔡明樺╱台北報導】衛福部研擬將加工醬油正名為「胺基酸液」,讓愛針砭食安政策的義美總經理高志明跳出來批評,他前天在義美官方臉書貼文指政府強勢改名,是和民間古早傳統認知對抗,實屬不智;消費者不甩,更造成生產廠商損失,廠商責任是標示清楚,政府不宜強迫更名。衛福部回應,是否改名,仍在蒐集意見。
義美總經理高志明五日在臉書貼文指:「政府主導的商品改名,消費者不甩;成本增加,生產廠商損失怎麼辦?」他以衛福部去年將米粉正名為「純米粉」、「調和米粉」、「炊粉」為例,廠商因此要捨棄舊包材,重印包材,但民眾到市場還是說要買米粉、不是買炊粉,衛福部現還要規範醬油,其中可能會有一種「胺基酸液」的名稱出現,消費者會知道這是醬油種類之一嗎?
轟修法沒解決食安
高志明又舉例,太陽餅無太陽、蠔油只含少量、素蠔油無蠔油、鎮江醋非鎮江製造等,皆是「民間古早傳統用語」,強迫改名,可能難如登天。
高志明昨受訪表示,過去八年,每發生一次食安問題,衛福部即修法一次,八年已改八次,但「食安問題解決了嗎?沒有」,現將要選舉,會有新立委、新政府,他寫這一篇,是想讓立委及總統候選人聽得進去。
高志明昨受訪表示,過去八年,每發生一次食安問題,衛福部即修法一次,八年已改八次,但「食安問題解決了嗎?沒有」,現將要選舉,會有新立委、新政府,他寫這一篇,是想讓立委及總統候選人聽得進去。
主婦:較方便選取
此文引發網友熱議,網友Xin You Lin說:「衛福部做得很對啊,省得總是有黑心商人拿綠豆仁當薏仁賣給消費者?」網友Wu Momser說:「米粉正名後真的讓他辨認出要買什麼米粉」。民眾邱太太說:「現在買醬油時都會看標示,但標示的還是不清不楚,正名後反而方便選取。」
衛福部食藥署長姜郁美回應,推動一連串食品正名的目的是讓消費者認識食品原料、製程和品質差異,並非刻意改變俗名,以植物奶油為例,其製程為植物油人工氫化,若不正名,沿用「植物奶油」易讓民眾誤以為是營養價值高的奶油;化學醬油亦非天然釀造,也須正名避免誤導消費者,至於是否改名為「胺基酸液」,仍在蒐集各界意見。
衛福部食藥署長姜郁美回應,推動一連串食品正名的目的是讓消費者認識食品原料、製程和品質差異,並非刻意改變俗名,以植物奶油為例,其製程為植物油人工氫化,若不正名,沿用「植物奶油」易讓民眾誤以為是營養價值高的奶油;化學醬油亦非天然釀造,也須正名避免誤導消費者,至於是否改名為「胺基酸液」,仍在蒐集各界意見。
「應標示清楚製程」
台大食品安全中心執行長許輔認為,近幾年消費者的食安意識抬頭,政府推動食品正名立意良善,但也不能一昧朝消費者立場靠攏,應多聽聽業界廠商意見,因正名後的名稱可能會和業界的習慣認知有落差,他舉例,化學醬油並非一定得正名為胺基酸液,可沿用俗名醬油,但應標示清楚製程是百分之百水解或天然釀造,供消費者選購參考,讓業界也能接受。
食品標示正名規劃
◎奶油:
•天然:以牛奶為原料,乳脂含量80%以上稱「奶油」;低於80%為「食用乳脂」或「鮮奶油」
•人造:以氫化植物油為原料,油脂含量達35%改稱「人造奶油」;低於35%為「脂肪抹醬」
◎醬油:
•天然:以黃豆為原料,經天然發酵才能稱「醬油」
•人造:加酸水解、未經天然發酵應正名「胺基酸液」;再經發酵稱「速成醬油」;添加其他醬油稱「調合醬油」
◎醋:
•天然:以穀物、水果為原料,經天然發酵才能稱「醋」或「水果醋」;若添加其他醋稱「調理醋」
•人造:加醋酸製成、未經天然發酵應正名「合成醋」
註:已將非純米製造的米粉正名「炊粉」或「調合米粉」,果汁含量不足的果汁須加註「口味」或「風味」;另研擬可可固形物含量不足的不能稱為巧克力,待正式公告。
資料來源:食藥署
•天然:以牛奶為原料,乳脂含量80%以上稱「奶油」;低於80%為「食用乳脂」或「鮮奶油」
•人造:以氫化植物油為原料,油脂含量達35%改稱「人造奶油」;低於35%為「脂肪抹醬」
◎醬油:
•天然:以黃豆為原料,經天然發酵才能稱「醬油」
•人造:加酸水解、未經天然發酵應正名「胺基酸液」;再經發酵稱「速成醬油」;添加其他醬油稱「調合醬油」
◎醋:
•天然:以穀物、水果為原料,經天然發酵才能稱「醋」或「水果醋」;若添加其他醋稱「調理醋」
•人造:加醋酸製成、未經天然發酵應正名「合成醋」
註:已將非純米製造的米粉正名「炊粉」或「調合米粉」,果汁含量不足的果汁須加註「口味」或「風味」;另研擬可可固形物含量不足的不能稱為巧克力,待正式公告。
資料來源:食藥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